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本站首页 -> 团情快讯 -> 正文

水润石门坎 产业绘新篇|贵阳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队调研平庄镇乡村振兴
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 来源:   点击量:

贵阳学院三下乡“黔行振兴”调研小队于7月9日奔赴岑巩县平庄镇石门坎村,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。近年来,石门坎村水库赋能、深耕产业、生活蝶变,勾勒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图景。

产业发展上,石门坎村走出独特路径。260亩水稻制种基地里,“公本两侧、母本居中”的线性种植模式有序运转,孕育的种子送往全国市场。

“一茬接一茬干,产业才能像接力赛一样跑起来!”石门坎村党支部书记周水祥看着田间劳作的农户,话语朴实又坚定。

一茬茬承包农户接力耕耘,让产业传承的韧性清晰可见。订单农业则筑牢发展闭环,辣椒、水稻制种协议锁定销路;脆红李、桃子果园挂果待收,近300亩中药材、250亩油菜与200余亩水果协同生长,“资源变资产、农民变股东”的联农带农机制落地,多元产业合力驱动村民增收,带动乡村产业发展。

石门坎水库,作为当地首个实验性人工堆积坝水库,静静伫立。它不仅赋予村落独特名称,更以潺潺清流滋养平庄与龙田两镇。

“这水库不单单是个水利设施,它更是咱村的‘根’,守着这片土地的生机!”石门坎村驻村书记周静望着水库感慨地说。于乡村而言,这汪碧水不只是地理标识,更是构建起产业的“水脉体系”,为当地的农业生产、生活用水托底,成为生态与发展相融的基石。

生活变迁中,乡村振兴重塑村容村貌。2020年前,泥泞土路困住发展脚步。如今,水泥路通村入户,小康路、小康线、小康水工程全域推进,路灯点亮夜间生活。“现在路灯一亮,心里都亮堂!散步、跑步都合适得很”周水祥说。乡村生活保障网越织越密,幸福质感实实在在提升。

走访期间,小队成员与村民座谈,从产业规划聊到生活变化,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实干脉搏。石门坎村以水库为根基、产业为羽翼、生活为底色,书写着本土乡村振兴故事。

贵阳学院学子以田野调查为笔、青春记录为墨,解码基层发展样本,力争助力乡村振兴,续写理论结合实际的新篇。

图文来源|贵阳学院罗荀 张珺楚 李元杰 母钰泠

编辑|贵阳学院团委宣传部 杨玉钗

一审|周婷婷

二审|杨梅

三审|肖万宁